在跨国产业链协同的背景下,许多企业需将境外使用过的设备运回中国(尤其是深圳)进行维修、检测或升级,再复出口至原使用地。此类“旧设备进境返修”业务涉及海关监管、税收政策及技术合规等复杂环节。本文结合深圳海关实操要求,系统梳理旧设备进境返修的报关流程及核心注意事项。
政策支持
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暂时进出境货物管理办法》(海关总署令第233号),符合条件的旧设备可申请以“暂时进出境货物”形式进境返修,免缴进口关税及增值税,但需提供担保。
若返修后不再出口,需按一般贸易补税。
适用条件
权属清晰:设备须为原中国出口或权属明确的境外设备。
维修必要性:需提供境外故障证明或返修协议。
期限限制:进境返修期限一般为6个月,可申请延长至1年。
确认设备合规性:
设备需符合中国技术标准(如机电类设备需通过3C认证豁免审核)。
禁止进口目录内的旧设备(如部分二手医疗设备)不可申报返修。
签订返修协议:与境外客户签订返修合同,明确维修内容、费用及复出口时间。
申请担保方式:
保证金担保:按设备完税价格的10%-50%缴纳(深圳海关常用);
银行保函或保险公司担保函(适合长期合作企业)。
核心单证:
进口报关单(监管方式“暂时进出货物”,代码2600);
原出口报关单(证明设备曾由中国出口);
返修合同/协议(中英文对照);
设备故障检测报告(境外第三方机构出具);
担保文件(保证金凭证或保函)。
辅助文件:
设备照片、序列号清单;
深圳海关可能要求提供维修能力证明(如企业维修资质)。
申报环节:
通过深圳电子口岸提交报关单及随附单据,选择“暂时进出境”模式;
申报时需注明“返修货物”及预计复出口时间。
海关查验重点:
核对设备型号、序列号是否与原出口记录一致;
确认设备状态是否与申报的“维修用途”相符;
检查是否存在夹带禁止进境部件。
维修过程监管:
设备需存放于海关认可的监管场所(如保税区仓库或企业自有海关监管仓);
维修中更换的配件需单独申报,旧配件需销毁或复出口。
复出口申报:
维修完成后,使用原进口报关单号申报出口,提交维修报告及复出口装箱单;
海关核销担保,退还保证金或解除保函。
时间管理
严格把控返修周期,超期未出口需补缴税款(按一般贸易税率计征)。
建议预留1个月缓冲期,避免物流延误。
合规风险
禁止擅自变更设备用途(如返修期间用于生产);
维修产生的废料需按环保规定处理,不得擅自丢弃。
深圳海关特殊要求
部分高价值设备可能要求预审维修方案;
优先选择深圳保税区(如福田保税区)开展维修,享受区内便捷通关政策。
问题1:原出口单据丢失,如何证明设备权属?
对策:提供设备购买发票、出口退税凭证或海关历史数据查询记录。
问题2:维修中需更换核心部件,是否需缴税?
对策:新部件需按一般贸易单独申报进口并缴税,旧部件随设备复出口。
问题3:设备无法修复需境内销毁,如何处理?
对策:向海关申请转为“放弃货物”,按海关规定销毁并补缴税款。
深圳作为中国重要的外贸枢纽,依托保税区政策及高效通关服务,为旧设备进境返修提供了便利。企业需重点关注设备权属证明、维修期限控制及海关监管合规性,建议与专业报关行或保税物流服务商合作,确保全流程无缝衔接,降低运营风险。